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難免會發(fā)生扭傷肌肉、腳等情況,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們。有很多人在扭傷之后喜歡用傷濕止痛貼膏,因為其藥力可以直透皮下組織,通過血液循環(huán)而達到止痛、消腫、散瘀的目的,所以這些貼膏就成了家庭中的常備藥。但是,在使用該藥治療跌打扭傷的時候許多人還存在著誤區(qū)如:很多朋友認為在傷后立刻貼上膏藥,傷痛就可以好得快一些。
鐵棒槌止痛膏告訴大家,在傷后立即貼膏藥這一做法,是不正確的,這樣做不但不能夠減輕疼痛甚至會使局部腫脹疼痛更厲害。
那么扭傷后何時貼膏藥好呢?
因為我們人體組織在受到外界損傷后即呈現(xiàn)炎癥反應,液體大量自血管內滲出到扭傷處,局部慢慢出現(xiàn)腫脹,繼而壓迫神經引起疼痛。這種反應在24小時內可以達到頂峰,如果在此期間貼上傷濕止痛膏,其活血作用會使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加速,自血管內滲出的液體也會增多,這樣反而加重了局部腫脹疼痛。所以,跌打損傷后24小時內貼傷濕止痛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。
扭傷之后,貼膏藥的理想時間是在扭傷24小時后,正確做法:在皮膚無破損的情況下,立即冷敷或用冷水沖洗患處,使血管收縮,便可減輕腫脹疼痛現(xiàn)象。24小時后再貼傷濕止痛膏,這樣既可減少疼痛,又可縮短病程。